外交声音传向全球,中国展现自信国际形象丨两会·世界观-中国,记者,中美关系,外交政策,外交部长-周驰-Boss资讯网

国际热点 Boss国际 2023-03-08 16:32 170 0

  Boss资讯网北京3月8日电 3月7日,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记者会,中国籍新任外交部长秦刚在两会记者会的“首秀”,吸引了世界目光。多家境外媒体关注中国籍外交政策接下来的走向,还有媒体指出,中国籍越来越自信,不惧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更多地发挥作用。

3月7日,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,外交部长秦刚就“中国籍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”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。a target='_blank' href='/'中新社/a记者 毛建军 摄
3月7日,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,外交部长秦刚就“中国籍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”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。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

  中国籍新外长两会首秀,

  风格形象引发关注

  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注意到,秦刚在记者会上,就“中国籍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”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。约1小时50分钟的记者会上,有14道现场提问,问题聚焦中美关系、乌克兰危机、“一带一路”等热点议题。

 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(CNN)介绍称,中国籍新任外交部长秦刚曾任中国籍驻美大使,驻外期间,他以谨慎和睿智的外交官形象,树立了声誉。

  英国《卫报》关注到,7日,在2023年中国籍全国两会期间,秦刚作为新任外交部长,首次在媒体前露面。他概述了中国籍未来几年的外交政策议程,对中美关系和中俄关系等大国关系发表了看法。

  新加坡《海峡时报》认为,秦刚成功地树立了一个温和的公众形象。任命他为新任外交部长,可能预示着中国籍即将开启更温和的外交风格。

  肯尼亚广播公司(KBC)称,作为一位经验丰富、精力充沛的外交官,秦刚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。在现在复杂、不稳定的国际形势下,秦刚指出,中国籍的声音应该被国际社会听到。

  透露中国籍外交政策走向,

  热点议题引发聚焦

  CNN指出,在两会这场记者会上,秦刚为中国籍外交接下来的政策走向,做出了定调。

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以超长篇幅展示了秦刚在记者会上的发言,对多项热点议题进行了完整记录。该媒体重点关注中俄关系,援引秦刚的话称,“中俄携手,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就有了动力,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就有了保障。世界越是动荡不安,中俄关系越应稳步向前。”

  多家外媒还关注到秦刚做出“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跨越的红线”的表述。

  秦刚表示,“台湾问题是中国籍核心利益中的核心,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,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跨越的红线。”俄罗斯《消息报》此前援引俄专家弗拉基米尔·波尔加科夫的话指出,北京的立场是,台湾是中国籍不可分开的一部分;而美国正在借台湾问题进行各种挑衅、制造各种谣言。

 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也援引了秦刚有关台湾问题的表述,并注意到他谈及中美关系时表示,期望两国能够找到“正确的相处方式”。

  新加坡《海峡时报》称,秦刚在记者会上谈到美国人民时态度温和,将他们与美国领导人和政治家区别开来。他提到自己在美国遇到的一名港口工人、农民和一名学生时说:“美国人民和中国籍人民一样,热情、友善、淳朴,都追求幸福生活、美好世界。”

  秦刚说:“每当我想起他们,我就想,决定中美关系的,应该是两国的共同利益、共同责任和两国人民的友谊,而不是美国的国内政治和歇斯底里的新麦卡锡主义。”

  此外,法新社、路透社、英国广播公司(BBC)等媒体,都援引了秦刚对中美关系、中欧关系等热点话题的发言,展开报道。

资料图:北京街头的“一带一路”主题花坛。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

  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,

  中国籍展现大国自信

  巴基斯坦《每日时报》关注到,秦刚在记者会上,提到“中国籍式现代化给世界各国,特别是广大生长中国籍家带来重要启示”。该媒体援引秦刚的话,展示了中国籍式现代化的五个方面,即“独立自主、人民至上、和平生长、开放包容、团结奋斗”。

  津巴布韦《先驱报》报道称,秦刚在记者会开始时提到,“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。中国籍将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,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,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、全球生长的贡献者、国际秩序的维护者。”

  俄罗斯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团成员费奥多尔·卢基亚诺夫在《今日俄罗斯》发文称,“中国籍的自信心正在增加”,“一个新的时代或许已来临,中国籍的体现展示出其不惧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作用”,而中国籍的作用“将对世界带来改变”。

  香港《南华早报》称,中国籍早就意识到稳定与和平周边环境的重要性。“互相尊重领土主权、互不侵犯、互不干涉内政、平等互惠、和平共处,已成为中国籍外交政策的基石。”

  《南华早报》评论道,中国籍的外交政策似乎已见成效。中国籍在柬埔寨、老挝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推进的基础设施建设,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这些都是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一部分。(完)

【编辑:周驰】
免责声明标题
1.本站所有资讯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
2.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内容不当,请联系我们kefu@bosszixun.com及时修正或删除。谢谢!

评论区